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眾所周知,金融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血脈,由于領域利益和財富資源的相對集中,一旦發生金融腐敗案件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會影響金融市場穩定和國家經濟發展,社會危害性大,因此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金融領域反腐敗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做好金融領域反腐倡廉工作,深入開展清廉金融文化建設、弘揚廉政教育,培育廉潔理念,對于增強金融行業工作人員的廉潔自律意識、推動金融機構高質量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金融發展環境、鞏固和發展黨中央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具有重要意義和時代內涵。特別是在當前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行的關鍵時刻,廣大地方中小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清廉文化建設更顯得尤為突出。
清廉金融文化建設首在強化黨員隊伍管理。黨員干部作風問題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關鍵所在。金融行業是經濟利益交織的關鍵領域,是腐敗易滋生的敏感土壤。面對當下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作為金融機構的黨員干部職工,要抵制住各種誘惑的考驗、堅守住內心的信仰,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刻領會黨史學習教育,在思想上牢固樹立清正廉潔的意識。一是要堅定理想信念,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黨性修養,積極參與主題黨日活動等組織生活,學用結合,知行合一。二是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把牢政治方向,自覺在政治定力、擔當精神、清正廉潔方面向黨的要求看齊,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令行禁止,防腐拒變。三是樹牢規矩意識和紀律意識,遵紀守法,以身作則,特別是各級管理人員要做好表率,大力弘揚艱苦奮斗、勤以養德、儉以助廉的優良傳統,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清廉金融文化建設重在充實企業文化內涵。清正廉潔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光輝歷史上也積淀形成了厚重的紅色革命清廉文化。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廉潔文化建設,賦予了其深刻的時代內涵和政治要求。清廉金融文化建設是金融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對金融業傳統廉政教育方式的重大突破,不僅增強金融機構反腐倡廉教育活動的滲透力和影響力,還能提高干部員工認真貫徹執行清正廉潔規章制度的有效性和自覺性,為新時代金融機構反腐倡廉工作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通過積極開展清廉金融文化宣傳,以史為鑒,古為今用,從歷史與傳統中汲取有益營養,強化繼承,創新發展,善于運用網絡融媒體、黨性及廉潔教育基地等現代化宣傳渠道和科技手段提升感染力和影響力,使紅色廉政文化和優秀傳統深入人心。這不僅將進一步豐富當代金融企業文化的內容,更加有助于廣大金融從業人員從思想深處崇廉拒腐,徹底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職業機制,共同抵制和反對腐敗現象。通過制度建設和精神教育,培養恪守職業道德、愛崗敬業、廉潔自律、奉公守法的企業文化。
清廉金融文化建設關鍵在抓好制度體系完善。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各層上級部門的廉潔制度要求的同時,地方農合機構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建立清廉金融文化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清廉金融文化的組織、協調、推動及日常工作,精心制定符合本地方、本單位的內部廉潔管理規章制度,研究印發實施方案,進行具體安排、提出細節要求,落實主抓領導和部門職責,明確工作機制和重點任務,從而讓清廉文化建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同時,要將清廉金融文化建設列入重點工作項目,融入單位經營管理全過程,與黨風廉政建設、業務經營發展、金融風險防范化解等相結合,納入員工行為業績考核和監督約束體系。還應把清廉金融文化建設與深化工作作風工作相融合,增強發展意識和危機意識,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嚴厲查處違規違紀行為,使全體干部員工自覺踐行崇廉尚廉的價值理念,進一步增強守紀律、講規矩、自覺廉潔的職業道德體系。
清風養正氣,廉潔促發展。2020-2022年是清廉金融文化建設的三年規劃期,作為以‘立足三農、服務縣域”為宗旨的地方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因其點多面廣、人員眾多、扎根基層、服務廣闊城鄉大地、管理機制相對粗放,更要突出政治站位,主動作為,細化治理,認真貫徹上級部門關于加強清廉金融文化建設的工作要求,用多種方式培育清廉、誠信、合規、公開、為民的金融文化理念,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穩健合規的經營氛圍,全力打造具有信合特色的清廉金融文化品牌,以此推動農合機構的高質量穩健發展。
清廉金融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動態的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必須堅定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深層次、廣覆蓋地推動建設,以實際行動和豐碩成果爭取優異答卷,讓黨和政府滿意,讓人民群眾“點贊”。